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不懈治水,美丽东湖荡碧波

6.jpg 

   图为:不懈治水,东湖主湖水质开始进入“Ⅲ类时代”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) 

 

   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汤炜玮

 

  “东湖边的小湖,水从来没这么清过!”最近,到东湖听涛景区游玩的市民,纷纷发朋友圈感叹。

 

  1月17日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东湖行吟阁附近的小湖。只见湖水清澈见底,湖底砂粒清晰可见,一群白色水鸟在湖面嘻戏。

 

  东湖,武汉市中心城中湖,*********风景名胜区。近10多年来,武汉市围绕构建“大东湖”生态水网,持续不懈治水,还东湖一汪碧波。数据显示,东湖水质持续向好,近年东湖整体水质基本稳定在Ⅲ至Ⅳ类。

 

  针对东湖水质存在的问题,2018年,东湖风景区向子湖的劣质水体宣战、向初期雨水宣战、向不达标尾水宣战、向绿道沿线的湖边塘宣战、向小游船污染宣战。近日,记者连续几天行走东湖,近距离领略东湖水的美丽蝶变。

 

  子湖小塘,截污修复共推进

 

  沿着东湖绿道行走,最先亲密接触的是绿道边的湖塘。“湖塘环境好坏,决定游客对东湖的第一印象。”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康玉辉博士说,东湖个别子湖和湖边塘水质还不理想,有的水质还在Ⅴ类甚至劣Ⅴ类,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,水质有了明显提升。

 

  东湖听涛景区,行吟阁小湖。岸边,工人手中的长竹篙顶端夹着水草,将之插进水底底泥里,随后打开夹子,一株水草就种好了。“工人们要在湖里种植一片水下森林!”康玉辉介绍,目前,行吟阁小湖正进行最后一个阶段的治理。他领头完成的工程涉及东湖的8个小湖和湖边塘,主要施工工艺是:排干湖水、晾晒底质,杀灭湖底厌氧细菌,清除湖底垃圾。恢复原有水位后,喷洒微生物分解湖底有机污染物,然后种植水生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,构建健康食物网,恢复湖泊自净能力。

 

  康玉辉领着记者来到已完成治理的异国风情小湖。只见水面清澈见底,湖底水草随风轻轻摇摆,不时有鱼儿嬉戏。

 

  完成拆迁的马鞍山苗圃基地,旋挖钻、塔吊、挖机等有条不紊地在作业。这里是湖溪河综合治理的一个场地,将建成武汉市第一个6万立方米初期雨水处理厂。

 

  项目负责人介绍,大雨时前15分钟汇水称为初期雨水。它溶解空气中酸性气体、汽车尾气、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,降落地面后又冲刷屋面、道路,含有大量污染物质,经管道直排入河湖造成污染。“初雨处理达标后再排放,避免对东湖水质造成危害。”

 

  湖溪河连接华中科技大学东校区和东湖子湖喻家湖,中间串起东九湖和韵苑湖。汇聚7.5平方公里的雨水和生活污水,遇到雨量较大时,污水会顺着湖溪河进入喻家湖。通过沿线截污、学校内混错接改造,初期雨水净化,河道清淤拓宽,生态修复等工程,最终实现湖溪河水质提升,保障喻家湖水环境改善。

 

  东湖风景区已全面启动喻家湖综合治理,加快解决初期雨水入湖问题,加快推进落步咀污水处理厂和王家店污水处理厂改造。同时,按“一塘一策”“一塘一景”要求,加快推进东湖绿道沿线所有湖边塘的综合整治,全面取缔柴油小游船、推广清洁能源游船,确保军运会前郭郑湖水质稳定在Ⅲ类。

 

  湖上建设,确保水体不受污染

 

  2019年世界军人运动会帆船比赛码头工地。船库及赛事指挥中心、浮式平台、103个泊位均已基本建成。

 

  项目位于东湖郭郑湖湖心岛附近,涉及水域面积近万平方米。

 

  在东湖核心水域建设大型工程项目,如何保证不破坏湖泊生态环境?“确保东湖水体不受污染,是项目关注重点。”项目负责人说,项目重要的一环就是清淤。

 

  他介绍,此处清淤采用绞吸船,与常见清淤船相比,该船绞吸设备搅动湖底淤泥时,泥浆自动向搅动桩和吸泥口汇集,******程度避免扩散污染水体。被吸走的淤泥,通过4公里长的封闭管线,送往固化厂制成泥饼。整个项目清淤工程,从湖底“掏出”了10万立方米淤泥。“淤泥减少,意味着水中的污染物相应减少。”不仅如此,赛场主要设施采用高承台桩结构,不占湖,不填湖。

 

  场馆排污如何处理?项目负责人介绍,由于湖心岛没有市政管网,所以在附近配套建设了12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能力。

 

  作为军运会主赛场之一,东湖将承办马拉松、自行车赛、公开水域、帆船等赛事。其中,马拉松赛道42.195公里、自行车赛道17公里,共涉及绿道约40公里,社会道路约8公里。结合城市绿心品质建设,东湖风景区按照省委省政府“四个一流”要求和全市“五边五化”标准,全力打造世界级最好赛场,“办好一次会,扮靓一个湖”。

 

  100余公里绿道建设,对沿线湖泊岸线环境进行了系统改善,建设软质生态驳岸,新增污水管网,修整边坡减少水土流失;打通与主湖分离的水塘,修建堤岸及水系连通桥,增强大东湖水域水体循环流动;遵循“海绵城市”理念,陶瓷颗粒砖、枕木等一批透水性材料及废旧回收可利用材料广泛选用。

 

  主湖治理,一张蓝图干到底

 

  2009年,《武汉市“大东湖”生态水网构建总体方案》获国家发改委批复,东湖治理有了顶层设计。2012年,制定实施《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五年行动计划》。2014年,统筹实施“中心城区治污两年决战行动计划”,围绕东湖,推进管网建设,提高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,谋划污水深隧工程等重大项目。2017年,市政府审议通过《东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》。

 

  截至2018年底,全市主城区建成12座污水处理厂,2200公里污水管网,污水提升泵站71座,形成12片污水收集系统。在东湖及周边汇水区域,形成一张有效保护网。其中,德胜山隧道污水管穿山而过,全国首创。大东湖污水传输系统工程,2018年完成计划投资9亿元,主隧9座竖井围护结构均已完成,其中4座施工已全部完成,整体完成50%。二郎庙预处理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,地面4站配套顶管整体完成65%。“如果把东湖看作一个病人,基础设施和管网建设,就好比是打通东湖的排毒通道。”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,治水不能只在水上做文章,污染的根源还是在岸上。

 

  2015年,武汉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。青山试点示范区大部分面积,在东湖汇水范围内。海绵城市建设,会对老旧社区、学校等进行雨污分流改造,这是源头控污行之有效的手段。与东湖相连的东湖港上游,通过雨污分流改造,生活污水已不再流入东湖。

 

  伴随骨干污水收集系统逐步建成,东湖全面截污在同步跟进。2013年,东南岸的九峰渠排口截污;2014年,洪山区财政局、紫松明渠和湖溪河排口等3个排口相继截污;2015年,黄家大湾排口截污……

 

  2017年,东湖水质迎来拐点,主湖水质进入“Ⅲ类时代”。

 

  专家点评

 

  因源施策 综合治理

 

  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高艳

 

  东湖水面是杭州西湖的6倍,流域汇水面积约117平方公里,居住着近60万人。

 

  东湖,由众多子湖组成,其中郭郑湖、汤菱湖和团湖,水面占整个东湖的68.8%,是东湖水质最好的水域。喻家湖、天鹅湖和庙湖等三小湖,总水面占东湖的7.3%,面临着比郭郑湖等三大湖更大的环境压力。

 

  湖溪河是喻家湖主要污染来源,全长1.5公里,要解决内涝、消除黑臭、改善环境、提升水质等多重问题。湖溪河综合整治工程,是治理河道的典型案例,源头减排、过程控制、末端扩容并举等多种措施,探索了政府和高校联手治理水环境的新模式,初雨净化厂为全地下式,也是对雨水面源污染进行独立处理的新尝试。

 

  东湖子湖形态各异、受污染来源程度及水系流态不尽相同,应把脉问题、因源施策,需研究水质与水量、水深与滞留时间、生物多样性与气候的内在联系和相应关系,充分发挥水体自净作用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的思路,经济、法律、行政、工程、生态各项措施共同结合,推行环东湖流域环保型生活方式,如食用油可再生利用、街道设置环保雨水口、阳台洗涤废水规范排放,严格家庭垃圾分类等等。

 

  保护东湖、热爱东湖是每个武汉人的责任,愿东湖不仅是武汉的东湖,也是世界的东湖。